分析贝母锈腐病的生态防治措施

贝母上常有的土传病害主要有:猝倒、立枯、根腐、锈腐、茎基腐等病。锈腐病是贝母最为普遍、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,整个生育期均能浸染,对贝母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。

贝母上常有的土传病害主要有:猝倒、立枯、根腐、锈腐、茎基腐等病。锈腐病是贝母最为普遍、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,整个生育期均能浸染,对贝母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。

贝母锈腐病是一种侵染性和生理性混发的病害,根际微生态环境失稳和适应调节能力失常是内因和本证。很多参农反映,增施有机肥能够有一定的增产功能,但是病害仍然较重,土壤杀菌消毒,也不能提高贝母产量和质量。潍坊奥丰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,总结出了一套防治贝母土传病害的方案,用生物菌+中(草)药制剂能够改善根系环境,增强参体免疫力,提高抗病能力,增加水根量,防病的同时提高产量。

贝母锈腐病症状

锈腐病为害贝母的地下茎、根茎、芽苞和根。初期在侵染点出现黄褐色小点,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锈褐色病斑。病斑边缘隆起、中部微陷,病健部分界明显。病轻时,表皮完好,仅侵染表皮下几层细胞,不侵染根内部组织;严重发病时,不仅破坏表皮,且深入根内组织病斑处积聚大量锈粉状物,呈干腐状或主根横向烂掉。地上部表现植株矮小、叶片不展,呈红褐色,最终枯萎死亡。越冬芽胞出现黄褐色病斑,重病时在地下腐烂,不能出苗。

贝母锈腐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

贝母锈腐病属真菌所致。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宿根及土壤中越冬。当贝母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下降、土壤温湿度有利发病时,潜伏病菌就侵染致病。腐殖质黑土有利于发病。贝母发生烧须或其他损伤,易诱发病害。土壤黏重、板结、积水、酸性土及土壤肥力不足会使参根生长不良,有利锈腐病发生。贝母锈腐病病菌的潜伏期比较长,因此需要注重预防工作。

贝母锈腐病防治方法

药剂预防:

(1)畦面消毒:播种后、移栽前和早春出土前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+《地力旺》喷洒床面,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土层下,兼杀土壤中立枯病、根腐病、锈腐病和根疫病等病菌。

(2)种栽消毒:移栽时使用《青枯立克》蘸根。

(3)重点时期预防:高温多雨季节,一般6、7、8月份为病害高发期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+《大蒜油》+《沃丰素》兑水30斤进行喷雾,3—5天一次。同时对根腐病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
(4)重点区域预防:对往年发病区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+《大蒜油》+《沃丰素》兑水30斤对植株和畦面喷雾,3—5天一次,连喷3次。

4、治疗方案:

高浓度喷雾或灌根:使用《青枯立克》+《大蒜油》兑水30斤喷雾配合灌根,3天喷雾1次,连喷2-3次。病情严重可适当复配当地化学药。

解决锈腐病,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提高栽培管理水平,结合中草药制剂、生物菌、有机肥,杀菌的同时,补充足够的营养,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活化根系土壤离子,促进根部吸收。这才是贝母种植的长久之计。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